9月23—25日,記者在廣州舉辦的“2021中國電子材料產業技術發展大會”上獲悉,隨著5G基站、手機快充以及新能源電動汽車等新興領域對半導體器件的功率、效率、散熱以及小型化提出更高要求,以碳化硅(SiC)和氮化鎵(GaN)為代表的寬禁帶半導體正得到廣泛應用,并加速進入黃金發展期。
當前,新一輪科技革命深入演進,數字時代撲面而來,全球主要國家在數字經濟領域展開激烈角逐。關鍵數字技術創新,中國已經取得了哪些優勢?在當前國際環境下,面臨哪些難題要“啃”?
隨著以氮化鎵、碳化硅為代表的第三代半導體步入產業化階段,對新一代半導體材料的探討已經進入大眾視野。走向產業化的銻化物,以及國內外高度關注的氧化鎵、金剛石、氮化鋁鎵等,都被視為新一代半導體材料的重要方向。從帶隙寬度來看,銻化物屬于窄帶半導體,而氧化鎵、金剛石、氮化鋁屬于超寬禁帶半導體。新一代半導體材料,將一路向寬,還是一路向窄?
新浪科技訊據報道,韓國三星電子是全世界最大的存儲芯片制造商,日前,三星電子研發團隊和美國哈佛大學共同發表了一篇研究論文,他們提出了一種新方法,準備在一個存儲芯片上“反向工程”(復制)人類的大腦。
從智能手機、電視到風力渦輪機,硅芯片的需求正在蓬勃發展,但它也付出了巨大的代價:巨大的碳足跡。該行業呈現出一個悖論。實現全球氣候目標在某種程度上要依靠半導體。它們是電動汽車、太陽能電池陣列和風力渦輪機的組成部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