隨著對新冠病毒變種、港口擁堵和零部件短缺的擔憂升級,中國臺灣的科技供應鏈正感受到來自中國大陸勞動力短缺的壓力。
美國半導體行業協會(SIA)于12月1日向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(USTR)提交了評論,敦促取消有害的半導體關稅,這些關稅正在加劇持續的芯片短缺并使美國經濟放緩。正如SIA在提交的文件中所解釋的那樣,對半導體和相關產品征收的301關稅正在導致當前全球芯片短缺,造成價格上漲,并加劇了對購買和制造汽車、電器、醫療設備及其他美國工業和科技產品的美國消費者和制造商的損害。
瞄準純電動汽車(EV)的需求擴大,日本企業紛紛開始增產節能性能更高的新一代半導體。材料使用的不是傳統的硅而是新材料,東芝2025年度之前將把生産規模擴大到2020年度的10倍,羅姆(ROHM)也將投資500億日元強化生産。為了穩定確保原材料,各企業還將通過併購(M&A)等構建包括材料廠商在內的“陣營”。
ICInsights新版的《麥克林報告》將于明年1月發布,該報告對2022年至2026年半導體行業做了初步概覽和年度預測。
韓國國際經濟政策研究所(KoreaInstituteforInternationalEconomicPolicy)在其最近的報告中指出,對于高度依賴日本的韓國工業產品,需要進行更徹底的供應鏈風險管理,并且需要在源技術開發和供應鏈多樣化方面做出更長期的努力。